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种好冬小麦技术方案

    信息发布者:aghzckj
    2018-06-21 01:32:49    来源:山西科技报   转载

    33333333333333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

      编者按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高低、品质优劣与小麦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如何种好今秋冬小麦,实现绿色增产高效,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近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科研人员立足我省区域生态条件,结合“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今年我省小麦播种技术建议,供广大科技推广人员和麦农参考,共同推动我省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选种——

      选用高产稳产多抗中强筋小麦品种

      根据我省生产条件和中强筋麦区品质优势,立足区域生态气候特点,特别是气温条件,在我省南部麦区的运城全部、临汾盆地平原区和晋城南部选择种植半冬性、冬性的中早熟品种,晋中、长治、晋城北部和吕梁大部等中部麦区种植冬性和强冬性的中晚熟品种。南部水地:晋麦84号、临Y7287、尧麦16、济麦22、良星99和鑫麦296等品种,中强筋品种推广种植山农26、舜麦1718和石优20等;

      南部旱地:临丰3号、晋麦97号、长8744和运旱102等品种,中强筋品种推广种植运旱618、运旱115、运旱20410、晋麦92号和品育8161等;

      中部水地:长4738、长麦6135、京9428、太113和中麦175等品种;

      中部旱地:长6878、长6359、泽麦3号和太10604等品种。

      种子质量要求:种子籽粒均匀饱满,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确保苗、株、穗、粒均匀,穗足、穗大、粒重、产量高,达到以匀保优,以匀保产,以匀增效。

      播种——

      实施“七分种,三分管”规范化播种技术

      “七分种,三分管”规范化播种就是采用因地制宜、精细整地、适期适量适墒播种、播前播后镇压等技术措施,确保播种质量,达到出苗快、苗齐、苗匀、苗全、苗壮,为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1)精细整地

      提高整地质量可以增强耕层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耕层土壤深厚,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地面平整,符合小麦播种高产要求。整地要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为基础,与耙耱镇压相结合,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整地质量。

      旱地休闲麦田应在8月上中旬深耕翻或深松一次;连续旋耕田块,应每隔2~3年深松一次,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贮水量,促根下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采取旋耕整地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的麦田,拖拉机行走速度控制在4~5km/小时,旋耕深度12~15cm,播深3~4cm,表墒差可增加播深1~2cm,播后镇压,并及时耙平旋耕留下的土垄,确保苗齐。

      复播麦田,应在夏秋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秸秆粉碎还田。一是坚持秸秆还田必须深旋,旋耕麦田必须镇压。二是秸秆还田要足墒还田,“宁可适期晚播,也要造足底墒”,整地应达到细、碎、匀,即秸秆长度≤5cm,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耕层土壤虚实相宜,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争取做到足墒播种,一播全苗。

      (2)适期适量适墒播种

      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培育壮苗,形成健壮的大分蘖和发达的根系,制造和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抗逆力,为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奠定基础。一般冬性品种适播期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14℃~16℃。南部麦区旱地播期掌握在9月25日-10月5日,水地播期掌握在10月1日-10月10日,中部麦区旱地掌握在9月20日-9月30日,水地掌握在9月25日-10月5日。同一生态区域,半冬性品种适当早播,冬性品种适期早播。

      适量播种可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我省主栽品种以多穗型为主,近年来存在着播种量偏大、群体偏大、茎秆细弱,易倒伏、穗多穗小,产量不高等问题。适播期内,水地小麦条播每亩播量10.0~12.5kg,撒播每亩播量15.0~17.5kg;旱地小麦每亩播量7.5~10.0kg,地膜覆盖小麦每亩播量7.0~8.0kg。适播期外提前或推后1天,每亩减少或增加播量0.5kg;秸秆还田后,播量应在正常播量基础上适当增加1.5~2.5kg。

      适墒播种要求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适墒播种能保证一播全苗,促进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发生,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若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水地应在夏秋作物收获前10~15天浇串茬水或收获后浇底墒水;旱地可适当增加播深或重镇压。

      (3)播前播后镇压

      播前镇压使耕层土壤上虚下实,避免土壤悬虚,造成深播弱苗,使播深一致;播后镇压可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容易吸收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播后镇压一般随播随压,若土壤湿度过大,可推迟镇压,以防板结,影响出苗。

      施肥——

      实施减氮调磷稳钾平衡施肥技术

      根据近年来我省麦田土壤肥力变化、小麦产量水平,结合当前施肥现状,宜采取“减氮调磷稳钾平衡施肥”的原则,优化氮、磷、钾配比,实行精准施肥。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广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技术。在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或商品有机肥150~200kg基础上,针对不同肥力麦田,根据产量水平优化氮磷钾用量。

      (1)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麦田,亩施氮(N)14~15公斤,磷 (P2O5)7~8公斤,钾

      (K2O)5~6公斤;

      (2)亩产400~500公斤的麦田,亩施氮(N)12~14公斤,磷 (P2O5)6~7公斤,钾(K2O)4~5公斤;

      (3)亩产300~400公斤的麦田,亩施氮(N)10~12公斤,磷 (P2O5)4~6公斤,钾(K2O)3~4公斤;(4)亩产300公斤以下的麦田,亩施氮(N)8~10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2~4公斤。

      有机肥、磷钾化肥以及60%~70%的氮肥作为基肥,在整地前均匀撒施于地表后旋耕,使肥料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其余30%~40%氮肥在小麦起身拔节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结合浇水追施,提倡耧沟深施于小麦行间,然后覆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素挥发损失。

      秸秆还田的麦田基肥应适当增施氮肥,在正常施氮肥基础上,每亩增施尿素5.0-7.5公斤,弥补秸秆腐熟对氮肥的需求,避免小麦苗期生物争氮,加快秸秆分解腐烂。

      病虫防治——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

      抓好秸秆还田,提高整地质量,适时、适量精细匀播,构建高质量群体,提高小麦抗逆能力。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捕杀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一是选用无病无菌种子、抗病抗虫品种或包衣种子;二是做好播前土壤和种子处理。

      土壤处理:地下害虫较重田块,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mL,对水1-2kg,拌细砂土25kg制成毒土,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5-3kg,拌细砂土15~20kg,整地前撒入地表旋耕入土。土传病害重发田块,每亩用70%五氯硝基苯,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3kg,拌细砂土20-30kg,整地前均匀撒入地表旋耕入土。

      播前拌种:地下害虫,每50kg种子用40%辛硫磷乳油100g,或50%二嗪磷乳油50-100g,对水3-4kg拌种。预防全蚀病、腥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每50kg种子用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mL,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50-100g,对水2.5-5kg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按50kg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秸秆还田的麦田,播种时一定要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拌种时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晾干后即可拌种,拌种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地下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块,拌种与土壤药剂处理相结合效果更好。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